Discover锋群效应对话鲁安东、王子耕:深双本身就是一种都市主义 | 锋群效应vol.11
对话鲁安东、王子耕:深双本身就是一种都市主义 | 锋群效应vol.11

对话鲁安东、王子耕:深双本身就是一种都市主义 | 锋群效应vol.11

Update: 2023-01-12
Share

Description



2022年12月,对所有人来说都意义深远。我们结束了一种长期的压抑状态,迎来了充满未知的未来。在不确定的犹疑中,我们迈出移动的脚步,跨越阻隔的边界,重新与人见面、拥抱、交谈。城市重新重要起来,每一条街道、每一个场所,都是抵达彼此的通道,我们的日常生活再次与城市紧紧联系在一起。

在这个“复苏”的当口,第九届深港城市\建筑双城双年展开幕了。“我们在这样的时期,仍然有勇气和信心来办一场线下的、集体的、大型的城市庆典。这传递出来一个积极的信号,是大家正常生活的一种勇气和决心。”本届深双的价值和意义因此增加了一个更深刻的维度。

当我们再次谈论深双,更应该站在时代的背景下去思考。除了策展思路和参展作品、主题解析和展场改造,我们还想知道:不确定背景下策展的限制和妥协;策展人的工作与艺术家、导演的不同;策展人主体性与历届策展叙事结构的平衡;虚拟展览走向对线下策展的加强与矛盾;城市展览与大众对话的有效性;深双的普遍性与在地性;还有作为“城市更新项目”的双年展,与作为“批评建构场域”的双年展等问题。

鲁安东老师和王子耕老师在这次聊天中知无不言,有“互揭老底”,也有“幽默自嘲”,既分享了艰难策展中的故事和心情,也谈到了宏观议题和现实环境的深刻互文,和我们真诚地讨论了城市展览的形式、特点、媒介和意义。“深双没有唯一解”,作为城市更新的渠道、艺术的生长之所,也作为建筑和城市、人类和未来议题的批判场域,我们期待深双能够在探索多元性、实验性、时代性的道路上,生生不息。


【本期嘉宾】

鲁安东,第九届深港城市\建筑双城双年展主策展人。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、博导、建筑系主任, LanD设计研究工作室合伙人。

王子耕,第九届深港城市\建筑双城双年展主策展人。PILLS事务所主持建筑师。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副教授、建筑系副系主任。

【本期主播】

王婉琳,知识雷锋执行主编,松弛派世界公民。

张婉琳 ,知识雷锋副主编,小马过河本松鼠。


【时间线】

如释重负,绝对可以用这四个字

03:55 策展一年、开幕结束的心情和体会

“虽然大家都可以来深圳了,但大家都阳了。”

“一般策展人就做好策展人就可以了,但他又是个艺术家,艺术家做个作品就行,他又是个总导演。”

他做了一梦,梦见“城市生息”

17:06 如何解题?策展人如何发挥主体性?如何从“双碳”的单一概念延展到“城市生息”的多元内容?

“子耕是一种非常创造性的状态,会比较激进,所以我应该做好一个老成持重的状态,这样一种总体的平衡和对话的感觉,应该会让整个展览更丰富。”

“一些领导通过我往届深双的表现,认为我的作品比较灰暗,对于我能不能持大局,心里是犯嘀咕的。”

深双本身就是一种都市主义

28:10 城市展览和艺术展览、商业展览最根本的区别是什么?

“深双其实主动地成为了一种处于变化前沿的深圳的窗口,它自动构成了一种事实上的宣言。”

“策划双年展其实是在策划一个城市事件。”

一脚刹车,一脚油门,一脚刹车,一脚油门

38:24 这届深双和以往最大的一个不同点是什么?

“所有人必须要适应这种巨大的不确定性,在不确定性底下去工作。”

“自然的变化开始影响到人的日常生活了,报纸上都在讲这个事,大多数人都感受到了。这让‘城市生息’从一个挺学术的词,变成了一个在整个社会有共鸣的词。”

我说不行,一定要线下

45:15 有没有考虑过Plan B?比如线上展览、虚拟媒介的方式?

48:48 怎么看待线上展览的趋势,以及一些元宇宙的呼声?

“我们在这样的时期,仍然有勇气和信心来办一场线下的、集体的、大型的城市庆典。这传递出来一个积极的信号,是大家正常生活的一种勇气和决心。”

“技术都可以被替代掉,反过来,会用宋代方言念词的人就那么几个。我们之前总是会误认为技术有多厉害,其实不是的,真正厉害的是内容的精度、思考和感动的深度,巨大的智慧和勇气,这些是永远不会变的东西,也是真正难的。”

策一个展像是攒一个局

58:27 如何看待城市展览所建构的这一套知识体系和大众对话的有效性?

64:37 在策展过程中如何拉近“双碳”这个展览主题和大众之间的距离?

“城市话题,不是建筑师这一个单单的职业所能涵盖和理解的,需要更广泛的声音去共同建构。”

“深双其实是一个场合,不应该再去想教给别人什么,更不应该去追求传递的信息的精确度,这是精英的幻觉。”

“体验上的刺激”和“思考上的刺激”是不同的刺激

70:38 艺术板块策展和建筑/城市专业板块策展有什么区别?如何看待小红书拍照打卡式观展?如何解决专业板块和大众之间的“鸿沟”?

“一个展览实际上会有发散的部分和收敛的部分,有提问的、刺激的部分,也会有干活的、比较无聊的部分,这其实是共同去完成一个整体的叙事。”

“一个展览最后呈现的结果,不是策展人能决定得了的。”

背后的事情我不跟你讲,你也就忽略过去了

79:36 从一个宏大命题(双碳/城市生息)划分成很多子集(五大板块/200多件作品)、从一到多的过程,是否会导致最后呈现出来的作品和大的命题关联比较微弱的情况?

85:10 一场城市展览幕后的不同参与主体?

“这就是所谓的强跟弱的介入。这是比较考验策展

Comments 
loading
00:00
00:00
1.0x

0.5x

0.8x

1.0x

1.25x

1.5x

2.0x

3.0x

Sleep Timer

Off

End of Episode

5 Minutes

10 Minutes

15 Minutes

30 Minutes

45 Minutes

60 Minutes

120 Minutes

对话鲁安东、王子耕:深双本身就是一种都市主义 | 锋群效应vol.11

对话鲁安东、王子耕:深双本身就是一种都市主义 | 锋群效应vol.11